《吕氏春秋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,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。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。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,融合各家学说。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。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,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。《吕氏春秋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,是秦道家的代表作,全书共分十二卷,一百六十篇,二十余万字。
《吕氏春秋》作为十二纪、八览、六论,注重博采众家学说,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、儒墨、名法、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。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。所以《汉书·艺文志》等将其列入杂家。高诱说《吕氏春秋》“此书所尚,以道德为标的,以无为为纲纪”,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《吕氏春秋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徴。
吕不韦(前292年—前235年),姜姓,吕氏,名不韦,卫国濮阳(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)人。战国末年著名商人、政治家、思想家,官至秦国丞相。
高诱 东汉涿郡涿县(今河北涿州市)人。少受学于同县卢植。
建安十年(公元205年)任司空掾,旋任东郡濮阳(今属河北)令,后迁监河东。所著有《孟子章句》(今佚)、《孝经注》(今佚)、《战国策注》(今残)及《淮南子注》(今与许慎注相杂)、《吕氏春秋注》等。
如有链接失效 联系微信客服exj9432
© 版权声明
申明:
(1)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,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
(2)古币仅用来维持网站运营,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,并非购买文件费用(1元=1古币)
(3)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